财经资讯|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主页 > 低风险理财 > 沪深A股IPO >

IPO业务阻滞 券商或转战债券并购业务

时间:2013-05-07 03:21  来源:   编辑:iCJZX  位置:财经资讯

 
  自去年6月IPO进入严冬,年底实际暂停新股上市以来,关于IPO何时重启无疑是市场关注的重点。尽管IPO即将重启的传言时有发生,证监会官方暂无给出明确时间表,而已进入第二阶段的“世上最严”财务核查无疑体现今年上半年恢复IPO或了无希望。
  尽管对于投资者而言,暂缓IPO待完善制度后重启,以建立正常化轨道无疑百利无一害,但对于券商来说,原有业务的停滞则无疑带来了资金链的压力。
  当下,IPO停滞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债券和并购业务的迅速扩张,同时也在推动着投行的转型。并购市场的火热使得多家券商加大拓展并购和再融资业务的力度,以期多一条生财途径。
  重启近期无望
  去年,共有225家中国企业在全球资本市场完成IPO,同比下降41.7%;合计融资约1680.2亿元,同比下降59.0%,融资金额创下2009年以来新低。
  IPO停滞超过半年使得近期以来“IPO将重启”的传言愈演愈烈,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曾于2月底首次明确表示:重启IPO暂无时间表。4月12日下午,证监会发言人再度强调:重启时间尚不明确,且新股发行改革思路和方案正在研究中,届时会正式公开。
  对于当下市场制度环境,多个财经评论员均表示,重启时机未到。目前股票供给的减少使得此前市场供求关系失衡的状态得到较大程度缓解,总体可以起到积极作用。证监会新闻发言人此次的表态无疑给投资者吃了一剂定心丸。
  与传言不同的是,业内对于具体重启时间的预期则普遍集中于下半年。招商证券投资银行总部总经理谢继军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考虑到IPO目前尚处于核查阶段。核查结束后,还要抽查,因此刚性时间就需要几个月。重启时间至少是在6-7月份以后。
  财核加剧券商资金链压力
  IPO业务的停滞使得券商的日子并不好过,而已经进入第二阶段的财务核查更是进一步加剧了其压力。
  规模较大的投行普遍表示,现阶段收入上他们受到的影响并不明显,其他项目的收入暂时可以填补IPO业务的空缺,但对于以IPO业务为主的小券商而言甚至会面临生死攸关之境。
  “很多项目做了两三年,没走到最后一步回报就没法体现,我们的资金周转确实有困难。本身好的项目就不多,现在上市成本又高,排队时间长,特别是看到财务核查成本这么高很多做项目的都不愿意开新项目了。如果再这么停个一年半载,我们这种规模的真的会做不下去。”某小型投行人士接受采访时表示。
  当前环境下的投行人员同样面临选择,毕竟整个行业的IPO业务都已受到影响。以华泰证券和东吴证券2012年年报数据为例,华泰证券2012年新股发行占主承销收入比重为56.95%,较历年降幅超过10%;东吴证券IPO业务收入更是由2011年的近2.8亿元骤跌至不足4900万元。
  “现在大环境差,各家的IPO业务都差不多,也没有好的去处。”上述投行人士表示。
  正是这一环境下,促成投行业务开始转型。
  并购重组乃双向需求
  IPO模式的改变,使得投行开始谋求其他业务的增长,业务收入结构已发生变化。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券商将目光转向债券承销领域。据数据统计,今年一季度券商债券承销额同比增长三成。一些券商突飞猛进,浙商证券、渤海证券、兴业证券同比增幅分别达910%、559%、450%。除债券业务外,并购重组亦成为今年券商业务的重点。
  两年前IPO正热时,并购重组业务在大多投行中并不受到重视。考虑到壳公司的历史遗留问题,以及涉及各方利益较多,项目难度大,很多券商并不乐意接这一摊子,企业也更倾向于自主上市。
  今年的情况则大为不同。证监会信息显示,目前IPO在审企业近700余家,其中200余家已遭遇终止审查,而随着财务核查的进一步深入,现在处于中止审查状态的相当部分企业亦岌岌可危。
  尽管大量企业撤单一定程度上减轻了IPO“堰塞湖”的状况,但这些企业融资的需求并不会就此消失。记者调查发现,部分企业开始谋求借壳上市,或考虑海外上市等路径。
  “现在在接洽几个并购重组项目,之前准备上市的企业IPO撤回以后走这条路的比较多。”一投行人士指出。
  数据显示,仅今年1月就已经有221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过一次或多次并购重组的公告,而去年同期仅有85家,市场潜力较大。部分券商去年的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已经超过了2011年同期。
  事实上,并购业务在券商的海外投行业务中早已占有重要地位,甚至远超其他业务收入比重。投中集团统计显示,中金公司、国泰君安证券、中信证券分别以271.57亿美元、57.73亿美元和43.33亿美元名列2012年参与并购交易金额三甲;中金公司、招商证券和中信证券则分列参与交易数量前三位,分别为42起、26起和24起。
  这一趋势同样有在内地发展之势。华泰证券年报显示,去年公司债券承销、再融资业务实现重要突破,并购重组业务保持行业领先。其中,境内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为1.27亿元, 较之2011年同比增长68%。中信证券、兴业证券等公司同样实现并购重组业务收入增长。
  尽管并购重组眼下已成为企业谋求曲线上市和投行寻觅业务增长的双向需求,这一业务在内地市场的推行仍难以短时间内赶上传统IPO业务。对于企业和投行而言,仍需要一段接受的时间。
  “IPO毕竟是拿股权换现金,重组借壳的方式涉及资产或现金注入,造成股权稀释,很多企业老板也并不愿意。”有投行人士指出。“我们的市场需求和国外也不大一样,民营企业肯定还是希望上市融资多过做并购。”
  而对于小规模投行而言,接触并购重组项目的机会则比较少,业务难以展开。前述小型投行人士接受采访时表示,“并购重组项目做不大,都是几单慢慢做,没法做成IP0那种规模。”
  尽管业务转型的过程并非轻松,而对券商而言,并购项目的上报和审批过程都比较快,虽然收入规模不大,仍是当下填补IPO业务空窗的不二选择。
  财经评论家叶檀指出:并购重组未来必将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中最重要的一环。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利用并购重组使优质、高效的企业并购同质的低效企业是消化过剩产能的最好手段。没有并购重组则IPO的压力不可能消除,过剩的产能不可能以最低的社会成本消化。
  对于投行来说,除却债券融资和并购重组业务,新三板等业务同样在其转型考虑之中。


原文地址:http://www.icjzx.com/cn/fund/zhs/425.html
本文关键字:IPO业务阻滞,券商或转战债
上一篇:光大IPO项目“中奖”过半 中矿环保被抽中核查
下一篇:姚刚:IPO重启不按老办法 要市场化改革

风险警示:差价合约的杠杆产品,需要承受高杠杆的风险,所以有可能会导致您的投资资金全部损失。
因此,请谨慎考虑您的投资目标、经验等级及风险承受能力。最重要的是,如无法承担损失,请不要贸然投资。
CopyRight© 2007 - 2013, icjzx.com All Rights Reserved. xmlMa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