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道夫金融欺诈案——史上最大“庞氏骗局”
时间:2013-05-06 14:51 编辑:护卫舰 来源:icjzx.com 位置:亚美财经
美国联邦法院29日裁决,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公司前董事会主席伯纳德·麦道夫必须在31日晚前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披露所有投资、贷款、授信额度、企业持股、证券账户等相关资产讯息。届时,这一金额高达500亿美元的历史上最大“庞氏骗局”的受害者将可以估算出,他们有多少几率拿回资金。
另据媒体29日报道,美国国会将于明年1月5日就此案举行首次听证会,并追究美国证交会未能及时发现端倪的原因。
美国众议院资本市场附属委员会主席保罗·坎乔斯基说:“麦道夫欺诈案进一步打击了证券市场投资者本已十分脆弱的信心,”听证会上所获取的信息将帮助国会实行美国金融体系法规改革。他强调,麦道夫欺诈案为国会实行大萧条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金融市场法规改革提供了理由。
现年70岁的麦道夫在长达二十年的时间里编织了一个巨大的“庞氏骗局”。该骗局因其“发明者”——20世纪初从意大利移民美国的投机商人查尔斯·庞齐得名,即用高额回报引诱投资者,同时用后来投资者的资金偿付前期投资者。
直到金融危机爆发,资金赎回压力越来越大,麦道夫才于12月10日晚向担任其公司高管的两个儿子坦白自己的谎言。第二天,麦道夫因涉嫌欺诈被美国联邦调查局拘捕。随着案件更多细节浮出水面,这场时间跨度之长、金额之巨、影响范围之广都堪称史无前例的金融欺诈案震惊了世界。
直接或者间接投资麦道夫名下基金的本案受害者可能多达数千人,包括美国、欧洲和亚洲众多银行和机构投资者、对冲基金、学校、慈善基金,甚至许多和麦道夫同为犹太裔的富人。其中费尔菲尔德·格林尼治集团经营的对冲基金损失最高,达75亿美元。而包括西班牙金融业巨头桑坦德银行、英国汇丰银行、法国巴黎银行和日本野村证券在内的众多知名国际金融机构也面临上亿甚至数十亿美元的损失。
麦道夫案影响持续发酵。23日,现年65岁的知名法国基金经理蒂里·德拉维莱切特因投资麦道夫所设对冲基金损失惨重,“无法应对随之而来的压力”而在位于美国纽约的办公室自杀。同一天,美国纽约大学起诉同是本案受害者之一的对冲基金经理人埃兹拉·梅尔金,理由是梅尔金把受纽约大学委托管理的资金投于麦道夫名下基金,导致这所大学损失大约2400万美元。瑞士媒体28日报道,瑞士第二大银行瑞士信贷银行的客户在麦道夫金融欺诈案中,损失可能高达10亿瑞士法郎(约合9.34亿美元)。
“庞氏骗局”通常撑不了多久就会被揭穿,但麦道夫却成功地维持了近20年。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麦道夫“白璧无瑕”的从业记录和“传奇人物”身份为他赢得了广泛的信任。麦道夫是倡导场外电子交易的先驱之一,致力于推动建立交易透明化、公平化机制。他行事低调,为人谦和,从不夸夸其谈,个人信誉一直非常好。
其次,麦道夫深谙投资者心理。他向客户承诺的年投资回报率一般在百分之十几左右,并非高得离谱,而且每个月都会向客户提交投资报告,而客户也随时能够在数日之内赎回资金,使投资者们不虞有诈。
同时,麦道夫处事十分谨慎。联邦调查局的起诉书显示,麦道夫公司的资产管理部门和交易部门分别在不同的楼层办公,麦道夫对公司财务状况一直秘而不宣,而投资顾问业务的所有账目、文件都被麦道夫“锁在保险箱里”。他也从不向外界披露投资业务的基本信息。
另外,麦道夫非常善于为自己营造神秘氛围。他摸透了富人的心理,不接受投资者主动上门,而是“邀请”客户加入。这样的行骗方式让那些好不容易“入围”的投资者不觉“可疑”,因为他们即使怀疑麦道夫的投资策略,也不会怀疑那些介绍自己加入的、已经赚到钱的人。
麦道夫案再一次暴露了美国金融监管不力的弊病。据美国媒体披露,联邦调查机构在调查中发现,麦道夫公司运营的一个资金管理部门从来没有按规定在证交会注册,而自2006年9月麦道夫注册其投资顾问业务以来,证交会也从来没有按惯例检查过其账目。事实上,证交会曾于1992年、2005年和2007年三次对麦道夫公司进行审查,但是均未提请采取法律行动。在过去10多年间,有不少业内人士、媒体记者对麦道夫的投资奇迹提出过质疑,甚至向证交会举报麦道夫,也都没有促成对其的调查。
目前舆论矛头普遍指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批评者认为该委员会及其主席克里斯托弗·考克斯未能及时发现欺诈案真相,有失职之嫌。考克斯日前表示,对委员会在监管麦道夫及其纽约证券公司上的“多处明显疏忽”深感忧虑。证交会扩大了对麦道夫案的调查范围,将证交会工作人员与麦道夫及其家人之间的来往以及麦道夫家人对骗局是否知情等也纳入其中。